top of page

全球城市,全球河流

01(1.jpg

浦江两岸城市更新是上海当代进行中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可以追溯到1990 年中央国务院宣布开放上海浦东为新的经济特区。浦江东岸原本村庄区域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外商投资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标志着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复兴节点。当今作为上海代表的陆家嘴标志性天际线亦传达着浦东发展的雄心。

随着浦江东岸的建设,黄浦江成为上海的地理中心,改变了浦东、浦西一度不对称的发展格局。历史上,黄浦江是城市的边界,老城位于浦江西岸,外滩是上海历史悠久的天际线的象征。2010 年上海世博会场地选址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浦江两岸滨水区。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这里成为河流转变新角色逐步走向城市中心的声明。2010 世博会将一些工业遗产建筑纳入该项目共同开发,成为浦江东岸、西岸城市更新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然而十几年前,上海另一条重要河流苏州河更新时,工业建筑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而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高楼。因此,如今上海正逐步将浦江两岸作为城市发展中心的一部分[1]。

当代艺术博物馆无疑是2010 年世博地块中最突出的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之一。与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类似,废弃的滨水发电厂被改建成现代艺术博物馆。2000 年重新开放的泰特美术馆的成功,证明了滨水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上海和伦敦城市滨水发展相似之处不止于此,2012 年伦敦奥运会场地背后的城市规划理念与上海2010 世博遵循的城市更新宗旨相并行且类似。2020 年,伦敦计划通过开发泰晤士河畔更多的公共空间、可负担办公和住房,以实现还江于民的理念[2]。

01(1.jpg

同样的,纽约也有一个综合性滨水规划:“愿景2020”。纽约市政府网站将其阐述为“愿景2020,将提供更广阔的滨水公园、住房和经济发展的舞台,并拓展用于运输、休闲及自然栖息地的水道。这个十年计划为未来新的城市政策和基地特定需求描绘了美好愿景[3]” 。此规划为一条长51公里的环岛滨水绿道。纽约市旨在将该项目完善并同哈德逊河东岸15公里河滨相连。520英里的海岸线是目前纽约市城市规划的重点,在过去几十年里,航运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年来大量地区空置或被遗弃,这将成为目前公共区激活的主要基地。

那么,上海也有雄心勃勃的2020年滨江规划。近期,城市规划坚持以”还江于民”为原则,力求将黄浦江滨江地区塑造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如果这个愿景得以实现,那么长期以来被河流分隔的城市的东岸和西岸将最终被连接起来。

01(1.jpg


前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后工业城市

纵观历史,大部分的城市文明和聚落位于河流旁边。城市与河流的关系,成就了伟大的古代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诞沿岸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文明和古老的乌鲁克市,造就了吉尔伽美时代的不朽。同样的,尼罗河作为埃及文明的母亲河,成就了孟菲斯古城即现代开罗。而长江和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始祖,流域内先后出现了许多城市。大量文明发源于滨水位置,思其原因如下:一,水是城市和生活的必需品,城市位于河流旁边,为人畜提供淡水,也利于农田灌溉。二,水是卫生的必需品,洗漱、清洗食物、衣服和其他必须物品。同时,河流的流动也将废物和污水运出城市。第三,水路用于运输货物和资源。以上成为重要经济中心多居于滨水区位的重要原因。

工业时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海作为中国工业的摇篮,第一条铁路、工厂、发电厂都始建于此。而现代化生产方式将改变这座城市的面貌。杨浦区位于黄浦江东北部,其南段滨江位于外滩下游4公里处。在1843年条约颁布后,六分之一的杨浦区域被选为国际定居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量工厂、造船厂和仓库沿杨树浦路迅速崛起,特别是纺织厂、纱厂、造纸厂、造船设施、水厂、杨浦电厂等。众多工业厂房选址滨水区并非巧合。大多数的早期工业,如棉花,纺织和造纸等产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保证生产运转。又如,电厂依赖大量的煤炭供应能源,而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路船运。

纵观全球范围,后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城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差异推动了城市与河流之间的新型关系。工业城市的选址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供应。为了便于获取自然资源,工厂通常位于河流旁:这样水资源可以直接从河流中获取,其他大量资源也可以通过船舶运输。然而,在后工业城市中,工业生产的作用却有所削弱。过去数十年来,一种新型的、以知识和服务为基底的城市产业的经济模式迅速崛起,推动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这些产业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的获取,对有才能、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简言之:人。

01(1.jpg

苏州河:经验教训

苏州河城市更新,作为上海的第一个河流更新项目,可以展示出多少城市规划的愿景?苏州河古称“吴淞江”,流入黄浦江,入江口著名的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桥梁。1843 年上海开埠以来,这条水道被作为一条通往苏州的重要贸易路线。上世纪初,苏州河河水清澈,鱼种丰富,是市民游玩的热门目的地。但随着上海人口增长,工业快速发展,其情况急剧恶劣,大量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了苏州河的污染,苏州河沿岸呈现出一种恶臭、不健康、衰败的景象。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重工业逐渐迁出市中心,在河岸旁留下了空置的工厂和仓库。2000 年,苏州河更新工程[5]特许转移和处理污水,以改善防洪,清理水源。随着水质的改善,河流两岸地块吸引了地产商的关注。同时,旧仓库和工厂中设计公司、画廊和艺术家入驻,使得苏州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遗憾的是,这些老工业建筑的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多数被忽视而没有被整体考量,在此情况下遗产建筑通常被视为问题而非资源。因此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现代高层建筑。著名的艺术圣地M50 就是那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场所之一。苏州河的更新并没有遵循一个鲜明的城市愿景,而是着眼于短期利益的获益。滨水区域并没有统一规划打造公共景观,而是被划分挤占变成小区居民的私家花园。这种自由放任的开发原则,导致了大量封闭住宅区的开发,和连续步道及具有新引力的公共设施的缺失。苏州河原本可作为滨水城市展示面和维系市民与城市的潜力在开发过程中逐渐丢失。这个滨水开发案例所犯的错误值得学习和反思。

地方政府似乎意识到了教训,在努力消除一些错误。随着闸北区和静安区的行政统一,苏州河亦成为新静安区[6] 的中心。城市规划正启动新一轮的苏州河更新计划[7],目标将滨河区打造成公共步行和骑行的目的地。

01(1.jpg

浦江两岸即将迎来的新区域
近日,“上海2040” 城市总体规划公示,确立了上海未来20-30 年间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土地和资源管理局局长庄绍勤指出:“到2040 年,上海目标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这一声明指出,上海将建设成为一个依靠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型全球城市。显而易见,这个城市明白,它必须吸引和迎合全球精英的需求。与其他全球城市一样,上海将会优先考虑浦江两岸区域的更新再生[8]。

2020 年,上海目标实现黄浦江两岸45 公里连续公共空间贯通。整个区域贯穿历史悠久外滩的上游及下游,浦东和浦西的天际线隔水相望。规划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区域,将作为企业和机构的便利设施重新开发。中心区将成为集锻炼、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场所。上海外滩作为旅游者首选目的地的更新已于2010 年世博会前完成。北外滩更新定位承担交通运输、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东外滩结合杨浦整体教育资源,进行研发与创新。南外滩定位中高端商务商业及多媒体文化发展,是一个文化、休闲的聚集地。西岸将成为艺术和文化的目的地,同时也是运动休闲的不错选择。浦东方面,规划还尚未完成。去年举办的一个设计竞赛透露出滨江将打造三条路径的初步想法。“漫游道”缝合城市生活与浦江风景,适合慢行方式及服务设施; “运动道”活力路线,致力于最活跃用户,为慢跑者和骑行者提供充满活力的林荫线性运动带; “发现道”则是为了城市和河流的观光而打造。

显然,城市规划从苏州河更新的错误中吸取了经验。浦江两岸的滨水开发明确的致力于公共开放空间,并寻求整个项目统一的远期愿景。目前,黄埔滨江发展尚不均衡,浦西滨江各段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2010年外滩建成后,黄浦滨江催生了一些零星分布的项目。例如:南外滩著名的的老码头和十六铺码头,北外滩已完工的邮轮码头,西岸诸多文化场馆(博物馆和画廊)及向公众开放的滨江步道。

纵观的西岸发展,面临着一些显而易见的挑战:功能分散,没有足够的集群密度未形成强有力的吸引点;缺少重要的配套功能,特别是商业功能,如餐馆,酒吧、咖啡厅;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不足,导致过分依赖个体交通。总的来说,该地区与城市本身关系不够密切,它本可以成为一个中心目的地,而非如同偏离了轨道位置的现状境况。未来是否能克服整体黄埔滨江开发缺少连接,现有项目零星散落的弱势,仍有待观察。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目前的步道设计缺乏人性化的规模:步道宽如马路,缺少多样化的细节处理和室外小品设计。

01(1.jpg

滨水区城市更新亦是河流的复兴。在经历疾病、恶臭和荒废之后,如今城市正改善着与河流的关系。

logon.design QR.png
logon.design.png
  •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
  • 微信 logo
  • 微博 logo
bottom of page